汽车空调压缩机在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中,压缩机是其主要部件之一。压缩机在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的作用是将气态制冷剂加压然后送到冷凝器中冷却和冷凝。压缩机为制冷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动力,因此要消耗功。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使用的压缩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速度型,如离心式。另一类为容积型。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当前使用的都是容积式压缩机。
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分类:
(1)容积式压缩机按其结构来分,可分为往复活塞式(简称往复式)和回转活塞式(简称回转式)。
往复式和回转式在汽车空调器装置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往复式问世最早、是迄今仍普遍应用的一种机型,(例如:BOCK、BITZER压缩机),就往复式压缩机而言,技术上较为成熟,生产和使用上积累有丰富的经验,对材料的要求低,加工容易,造价低廉。它能适应较广泛的压力范围和制冷量范围,热效率高。不足之处是,由于活塞作往复运行,动力平衡性能差,限制了压缩机转速的提高,结构复杂,易损件多,维护工作量大。而回转式压缩机的工作容积旋转运动,无往复运动机构,所以动力平衡性能好,运转平稳、振动小,在其适宜的工作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效率。另外回转式压缩机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零件少、可靠性高。但回转式压缩机排量较小,一般用于制冷量较小的空调系统,如轿车空调系统。
(2)汽车空调压缩机的驱动方式可根据其驱动源而分为两种类型,非独立式和独立式。
非独立式是由汽车的主发动来驱动压缩机,这种驱动方式适合于汽车主发动机有余烽而压缩机功率又不太大的车型,如小轿车、面包车、工程车等。这种驱动方式占用空间小,维护简便。但由于压缩机消耗主发动机部分动力,会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且空调装置的冷量会随车速的变化而变化。
独立式(或称辅助式),即另行配置发动机以驱动压缩机。由于另设专用驱动机,所以汽车行驶与空调装置的制冷效果之间互不影响。但这种驱动方式要占据一定的汽车空间,成本较高,噪声较大,而且辅助发动机的维护复杂化,所以应用范围不广。
无论是主机驱动还是辅机驱动,汽车空调压缩机都是采用开启式,即压缩机主轴的功率输入端伸出机体之外,通过皮带轮与驱动机连接。轴伸出机体部位装有轴封,以防制冷剂外泄。
汽车空调压缩机的特殊要求:
汽车运行的动态特征与多变的外界环境对汽车空调压缩机的性能和结构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表现在:
(1)要有良好的低速性能,要求压缩机在汽车发动机低速和空载时有较大的制冷能力和较高的效率。
(2)汽车高速行驶时输入功率低,这样不仅节省油耗,而且能降低发动机用于空调方面的功率消耗,提高汽车自身的动力性能。
(3)压缩机要小型轻量化,这样可以节省汽车空间,安装位置方便,且节省材料和燃料的消耗。
(4)要能经受恶劣运行条件的考验,有高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在怠速时,汽车发动机舱内温度有时高达80℃冷凝压力高,就要求压缩机能承受高温及高压和有限的过载。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总有颠簸振动,这也要求压缩机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并把制冷剂的泄漏减小到程度。
(5)对汽车不要产生不利的影响。要求压缩机运转平稳,振动小,噪音低,启停对发动机转速的影响小,启动力矩小。
首先检查冷冻剂是否足够,可通过感觉干燥器的入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之间的温度差来估量,或者通过歧管压力表进行检测。
其次要经常清洁出风口和驾驶室内的灰尘与污垢。这不仅有助汽车的美观,而且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健康是有益的。
第三,定期检查空调系统制冷剂的液面高度是否正常。检查液面高度的方法有好几种,但最常见的而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干燥器的窥视孔检查。
第四,检查压缩机皮带是否良好。如果皮带表面与皮带轮槽接触侧面光亮,并且启动空调时有“吱吱”的噪音,说明皮带打滑严重应更换皮带和皮带轮;如果皮带过松应给予调整,否则易使空调系统制冷不良
第五,检查空调系统软管和管接头是否有油迹。如发现渗漏,应及时向维修处咨询解决方法。
另外,汽车空调换季初次使用时,对空调系统进行杀菌除臭处理,这是因为空调系统长期“休假”会滋生真菌和霉菌,它不但使空气发出难闻的霉臭味,而且对车内人员的健康有害。这项工作可以到修理厂进行,也可以自购杀菌除臭专用喷剂自行处理。[2]
想营造一个凉爽舒适的车内空间,正确地使用空调和对空调进行必要的保养是必不可少的。正确的使用和保养方法,不仅可以给您带来一个凉爽的夏季,还能延长空调使用寿命,下面的空调使用“九大注意事项”也许会对您有所帮助。
一、空调改装要慎重
不提倡对车的空调进行改装,因为原装的空调与汽车的发动机都是相匹配的,如随意改装,会影响汽车的性能。
二、空调温度不要太低
选择合适的空调温度,是空调保养的首要步骤。由于天气炎热,许多车主喜欢把温度调得过低,这会影响身体健康。正常情况下,车厢内温度与外界温度应相差5℃至6℃,即空调的温度为18℃至25℃。
三、控制出风口方向
自认为物理知识丰富的我们,一定记得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别忘记要活学活用哦。汽车空调出风口原则:开冷气时将出风口向上,开暖气时将出风口向下。
四、开启时间别太长
我们知道你“不差钱”,但还是鼓励你在行驶中适当关闭空调。长时间使用空调会使冷凝器压力过大,这会对制冷系统造成损耗。因此,如果车内温度已经让您怡然自得,不妨将空调关闭一会儿,让它也休息,休息一会儿。
五、适当开启大风量
害怕噪音的你,已经有多久只在小风量中享受和风细雨?适当地也让它高歌一曲大江东去吧!空调使用时会吸进很多灰尘,定期开大风能将风道内表面的浮尘吹出来,最简单的方法最有效。
六、低速行驶关空调
低速行驶时尽量关闭空调,堵车时不要为提高空调效能而使发动机以较高转速运转,这样会缩短发动机和空调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七、开关程序要牢记
先关空调再熄火,能保证车辆在下次启动时是单纯的发动机启动;反之,没有完全关掉的空调会随着发动机一起启动,这样高负荷运转就会损伤发动机。而不少车主常常是在熄火之后才想起关闭空调。因此,每次停车后应先关闭空调再熄火,在车辆启动两三分钟,发动机得到润滑后,再打开空调。
八、烈日下久放缓用空调
长时间在烈日下停放的车辆,车厢内温度很高。遇到这种情况,车辆启动后不要立刻使用空调,应先把所有车窗都打开进行通风,把热气排出去,等车厢内温度下降后,再关闭车窗,开启空调。此外,也不应频繁开启和关闭空调,以防损坏空调系统。尤其是对于载货皮卡车型来说,在短时间装运货物时更应该避免反复开关空调。
九、车内开空调尽量不要吸烟
当车内开空调时,乘员不要在车内吸烟。若吸烟,请将空调的通风控制调到外循环位置。另需注意的是,要切记不在开着空调的停驶车内长时间休息或睡眠。由于车辆停驶时,开着空调的密闭车厢内通气性差,若此时开着空调休息或睡眠,很可能因发动机排出的有害气体漏入车内引起人员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
1、更换灰尘滤清器
常规的空调系统清理包括更换滤芯、使用清洁剂以及拆下清理。更换灰尘滤清器是最简单的办法,成本低廉却能使进风保持通畅,稍有机械常识的车主都可以自己动手清理。多数小型车的灰尘滤清器都在车的前风挡玻璃下面,被流水槽盖住。更换灰尘滤清器时,可先把发动机盖掀开,取下固定流水槽的卡子,拆下流水槽,就可以看见灰尘滤清器了。如果灰尘滤清器使用时间并不长,可以用高压气吹干净;如果已经堵塞,直接摘下更换一个原厂灰尘滤清器,然后按原样安装好就行了。
2、外循环风道杀菌
市场上有很多种用于清理空调风道的清洗剂,车主可以自己选购。取下灰尘滤清器,启动车辆,打开空调并把空调置于外循环挡,把泡沫状清洗剂喷到灰尘滤清器处,空调的外循环风会把清洗剂吸入风道内,对风道、空调蒸发器和暖风水箱分解物除菌、祛除异味,污物会变成液体从空调的出水口流出。清理工作完成后,将灰尘滤清器更换,车内出风口就会吹出清新的空气。
3、送维修站清理
更换灰尘滤清器和使用清洗剂清理风道都是从空调系统外部进行清理,如果清理后出风口的风量仍然很小、异味没有完全祛除,就只能到修理厂把风箱拆下、更换蒸发器并手工清洗空调加热装置外壳。但是,风箱一般安装在车的仪表台下,维修工作量很大,费用也较高。
4、使用臭氧杀菌
利用高浓度臭氧水为汽车空调做杀菌处理。据了解,臭氧水是目前可利用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可轻易使细菌、真菌的蛋白质外壳氧化变性,迅速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肝炎病毒、感冒病毒氧化分解。臭氧性质活泼,在常温下可自行还原为氧气,是目前最环保的杀菌物质。[3]
清洗防菌攻略
夏季汽车空调清洗防菌攻略
到了夏季,就又到了频繁使用汽车空调的季节,在频繁使用汽车空调之前做一次汽车空调的清洁项目是很有必要的,避免空调出现故障,防止空调内滋生细菌和病毒,严重伤害到车主的健康,影响正常使用。靓车会为车主推荐夏季汽车空调清洁和防菌攻略。
汽车空调容易积蓄细菌
汽车空调蒸发器、风机等长期处于封闭阴暗状态,内部环境高温而潮湿。空气中的杂质、灰尘、细菌、病毒进入空调内部后,与冷凝水黏合堵塞在蒸发器等部件上。经日积月累,黏附着大量污垢、烟碱、霉菌、真菌等。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空调系统本身的结构特点所导致的,空调系统主要是以氟或134A为介质,通过系统压力的变换,才达到制冷的目的。它由蒸发箱、膨胀阀、压缩机、鼓风机、冷凝器、干燥罐和管路组成。在空调系统正常工作时,蒸发箱是在冷环境中工作,遇到外界相对的热空气就会产生水,这也是在蒸发箱结构中设计出水管的道理;蒸发箱和通风管道的潮湿环境和表面的灰尘为霉菌和真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封闭狭小空间易吸入病菌
霉菌和真菌会很快繁衍为霉菌团和真菌团,产生生物体腐烂性异味,这些异味会随着空调的打开,夹杂在冷气当中,污染整个车厢内部,常常会使驾乘人感到不舒服。有过敏体质的人,可能感触会更深。
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和春季,夏季当我们再次开始使用汽车空调时,有害病菌就会从空调里吹出来,在车内封闭狭小的空间内里,被吸入到人体内,就会导致“汽车空调病”的种种症状;改善车内空气,提高空调制冷效率是每一位驾车人士应该注意的。